怀孕女性中有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叫做子痫前期,表现为高血压和蛋白尿,常常导致胎儿发育受损。在所有哺乳动物中,这是人类女性特有的一种表现,非常令人费解。2006年,纽约州立大学奥尔伯尼分校的心理学家戴维斯和盖洛普对此提出了一个有趣的假设:怀孕女性常见的子痫前期可能是一种对抗陌生精子的进化策略。
因为在进化环境中,女性错误怀孕的代价非常之高,由于哺乳,她可能要有3-4年的时间无法排卵(现代女性的哺乳时间缩短为2-3年,在非母乳喂养的情况下这一时间还会缩短),因而无法实现传播基因的目的。当孩子的父亲不愿投资或不能投资的时候,她和孩子都将处于异常危险的境地。尤其是在被强奸之后,她的处境更加凄惨。
因此,女性必须通过自己的身体来识别可靠的伴侣或者不靠谱的坏蛋。而针对陌生精子的子痫前期可能就是这样一种识别和抗拒手段。熟悉的精子——说白了就是跟她有更长时间相处和交往的男人的精子——代表对方跟她白头到老的长期承诺;而不熟悉的精子,包括强奸犯的精子,则像过把瘾就走的花花公子,如同毒药一样会害死自己。于是,女性的身体悄悄地帮她做出决定,在她的阴道遭遇陌生的精子入侵之后进行壮士断腕的选择,以短痛的方式结束未来可能的长痛。
单单提出假设还不够,戴维斯和盖洛普搜集了一系列证据来证明陌生精子更可能导致子痫前期。
证据一:人工授精的女性相比普通女性更容易发生子痫前期,但假如所授精子来自丈夫,则子痫前期的危险跟普通授精方式无异。
证据二:在女性阴道内停留较长时间的精子会更容易导致怀孕,因为它是一颗更熟悉的精子。相比不用避孕措施的交媾,使用避孕措施会导致精子的熟悉程度下降,进而导致子痫前期高达两倍的发病率。
证据三:使女性身体对精子熟悉起来的性接触会降低子痫前期的发生率,比如口交。莱顿大学医学中心的免疫血液学家柯尔曼等人发现,报告子痫前期的荷兰女性中44%有口交经历,而没有子痫前期的女性中这一行为高达82%。而且,有过子痫前期的女性中吞精者占17%,而没有这一症状的女性中吞精者占48%。研究者认为这和精液中的可溶性HLA有关(编者按:HLA ,人类白细胞抗原,是免疫系统区分自身和异物的基础)。
证据四:同居时间和伴侣数目也都影响子痫前期的发生。怀孕之前跟孩子父亲有更长同居时间的女性,发生子痫前期的概率更低。另外一项对5800位已婚女性的调查则指出,换了丈夫的女性要比未换丈夫的女性患上子痫前期的概率高29%。
除了子痫前期之外,戴维斯和盖洛普认为,女性用来对抗不当怀孕风险的策略可能还包括自发性流产、产后抑郁症以及杀婴。相比子痫前期,这些策略的证据还有待进一步的收集。如果子痫前期真的是针对陌生精子的一种防御反应,那么这一现象当然也就有了反抗强奸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