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乱象亟待整治 “微整形”决不能“速成”

新闻背景:2019年5月,记者以学员身份暗访私人整形工作室,店主向培训的学员声称,没有任何从医资质的学员只需交6800元,经3—5天的培训后便可开一家微整形工作室,按进价十倍给顾客打针,便可轻松年入过百万。(6月11日新华网)

莫让缺乏监管的“微整形”变“危整形”

微整形,顾名思义就是利用高科技的医疗技术,在无需手术开刀的前提下,对容貌特征进行微调,从而实现短时间内“焕颜新生”的效果,若是有趣的灵魂难以修炼,那么美丽的皮囊却唾手可得。近年来,随着民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众对于个人形象及美容保健行业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消费观念的改变必然会直接刺激市场的快速生长,当“自己动手魅力恒久”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认可,庞大的市场需求也必然会拉动整个行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而当正规整形医生的成长条件限制与过量的市场需求形成反比时,中间的断档与落差便催生了无资质整形医生、无资质整形工作室悄然而生、无度乱入。

微整形泛滥暴露监管短板。按照国务院2005年颁发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执业需要持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整形美容机构也属于医疗机构类别。此外,整形美容项目施术者需要持有《执业医师资格证》。但私人整形行业的流窜式作业特征,增加了监管执法难度。依据规定,两次非法行医以上,第三次抓到才可以判刑。例如报道中的涉案工作室负责人没有资格证和执业证,违反了执业医师法,相关部门也只是对其作出罚款2万元处罚。赚钱快,利润高、客源广、违法成本低、促使不少人投身于这个暴利行业,非法微整形店野蛮生长。

“三无整形针”靠近 消费者“敢不敢动”?

目前私人微整形行业的乱象主要可概括为几方面,一是无资质,二是暴利,三是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和处罚手段。以新闻报道中披露的该私人整形工作室为例,在没有从业资格、没有营业执照的前提前,学员只需缴纳6800的培训费用,经过3到5天的“培训”,便可“出师”自立门户,而后按照高出进价十倍的价格给消费者打针微整,在出现医疗事故后,由于没有相关的法规作为支撑,也是对当事人进行两万元的罚款了事。如此的进出自由、肆意而为,当这样一支无门槛、无资质、无监管的“三无整形针”靠近脸颊时,就问消费者你“敢不敢动”。

非法微整形手术泛滥有以下原因:一是人们的求美需求大幅增长,数据显示,国内有近2000万医疗美容消费者,市场规模或达2245亿,但平均每百万人中只有2.88位整形外科医生,其中的落差催生了无资质整形医生、无资质整形工作室,黑市商家是正规商家规模的十倍以上。二是从业门槛低,没有任何从医资质的学员只需交数千元,经短暂培训后便可开一家微整形工作室,按进价十倍给顾客打针,便可轻松年入过百万。三是人们存在错误认知,认为“微调”不算什么手术,听做过的人“口口相传”就轻易相信质量不错,花费不多、没有什么痛苦就可以轻松变美,致使各类非法微整形工作室生意兴隆。

整治行业乱象为“美丽消费者”织就“防护网”

对于微整形的种种乱象,有关部门的确要加强监管,提高其违法成本,让违法违规者得到应有惩罚。除此之外,从需求端入手减少“微整速成班”的生存土壤,也很重要。一方面,那些参加“速成微整班”的学员未必不知道培训医生没有资质,也并非不清楚自己即将从事的工作违规违法,但在利益的诱惑下还是选择铤而走险。另一方面,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并不是人人都能负担得起高昂的整形手术费用。在侥幸心与爱美之心的共同驱使下,不少人选择了价格相对较低的地下微整形工作室,这给“速成微整班”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有网友甚至调侃道:“一个敢动刀,一个敢挨刀”。

要涤荡行业乱象,从根本上为广大“美丽消费者”们织就一张最安全、最有效的“防护网”,还需要从消费者自身、微整形行业和社会监管三方面一齐进行探索努力。首先,就消费者自身而言,唯有先“擦亮双眼”才能“变美小脸”,在选择微整微调项目时,一定要选择正规专业的整形医院和整形科室,要将询问、核对相关整形医生的行业资质作为必选项目,在确保相关机构、人员具有完整健全的美容医疗资质条件后,再将“颜面”此等大事交于他人;其次,对于微整形行业从业者而言,要时刻绷紧法律红线,将社会责任放在首位,入行前自觉选择到具有符合卫生部《美容医疗机构、医疗美容科(室)基本标准(试行)》规定的相关机构进行学习、进修,考取执业证书、具备从业资质后,方可入行从业。

微言大义:   

@发今天的芽儿咯:多次被投诉,没有行医资格非法行医,非法购入医疗器材。我都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吐槽了。

@COINCCCY:这是“三无”美容院吧。

@小公举呐小公举:作为一个医学生我要说了,无菌台能这样铺吗?能不做任何处理穿着便服,离这么近的距离吗?戴着无菌手套能玩手机?这就是胡闹!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药品以假乱真、以次充好,学员“五天上岗”、无证上岗,别说医疗标准,这些工作室甚至连普通的卫生标准也难以达到。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仍然要提醒部分消费者在选择整形机构时擦亮双眼,为了变美就不顾“动刀”风险而选择缺乏正规资质的机构,很可能上当受骗。另外,监管部门应尽快下大力度整治“微整速成班”等整形行业乱象,这是对消费者的健康负责,更是对大众更高层次的美好生活需要负责。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